兼并重组成为钢企扩大规模的基本路径

———对2008年钢铁产业集中度指标变动情况的分析

本报首席专栏作家李拥军

2008年产钢最多的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14320.47万吨,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28.61%;产钢最多的10家大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21337.3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42.63%;产钢最多的15家大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25359.8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50.67%

●兼并重组对前5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提高的贡献额度为4.5%,对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提高的贡献额度为6.51%,对前15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提高的贡献额度为5.69%

为了准确地分析钢铁企业不同条件下的粗钢产量变化对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程度,我们将企业重组中居于主体地位的钢铁企业(亦称为重组集团)年度粗钢产量的增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年度粗钢生产规模增量,另一种类型为年度粗钢净产量增量。年度粗钢生产规模增量涵盖了重组集团因兼并其他企业所增加的粗钢产量,同时涵盖了重组集团因生产率提高、新增设备等因素增加的粗钢产量。年度粗钢净产量增量只涵盖了重组集团、被重组企业因生产率提高、新增设备等因素所增加的粗钢产量。《中国钢铁工业统计快报》200812期所统计的各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年度增量实为各钢铁企业和重组后的新集团在2008年的年度粗钢净产量增量。

对重点钢铁企业粗钢年产量的分析

●大者越大,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8年,钢铁行业共生产粗钢50049万吨,比2006年增加558.9万吨,增长1.1%;生产生铁47067万吨,比上年减少74.49万吨,减幅为0.2%。上述数据表明,钢铁生产总量快速增长态势在2008年得到了遏制。

2008年粗钢产量前15名的钢铁企业是宝钢、河北钢铁集团、武钢、鞍本钢铁集团、江苏沙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公司、马钢、首钢、湖南华菱集团、包钢、太钢、安钢、攀钢、日照钢铁公司、酒钢。这与2007年粗钢产量前15家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名单存在一定差异。

2008年唐钢与邯钢等钢铁企业合并成立河北钢铁集团,济钢与莱钢合并成立山东钢铁集团,这样2007年粗钢产量前15名企业数量在2008年自然减少为13家,加上攀钢、日照钢铁公司、酒钢2008年粗钢产量超越2007年位于前15名的唐山建龙(现为北京建龙重工,2008年减产106万吨),从而使这3家钢企进入全国粗钢产量前15名企业行列。但2008年,粗钢年产量位于第91011131415名的钢铁企业其粗钢产量小于2007年相对应的第91011131415名的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其中第13位次的差距达到133万吨。这表明华菱集团、包钢、太钢、攀钢、日照钢铁公司、酒钢等企业在2008年位次的提升主要源于位于其前面的企业因重组导致的企业数量减少,同时表明2008年的粗钢产量居于中上游的钢铁企业规模不及2007年同位次的企业规模,即中国钢铁企业在规模上有可能形成单方面的“马太效应”,也就是说大者越大,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7年,粗钢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的企业数量为23家。因为企业重组,2007年粗钢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的23家企业在2008年调整为20家。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的企业数量共有22家,其中通钢、福建三钢首次迈入年产钢500万吨的行列。

对年度粗钢生产规模增量的分析

●宝钢、武钢、华菱集团、攀钢4家钢铁企业是通过企业重组、提高设备产能及生产效率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

年度粗钢生产规模增量与年度粗钢净产量增量这两个概念表达的是不同内容的“增产”含义。年度粗钢生产规模增量较好地表达了企业重组和生产能力净产量增加对企业规模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从企业重组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钢铁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年度粗钢净产量增量的概念有助于我们通过对企业净产量增加与行业净产量增加进行比较分析,从钢铁产业规模增长的角度来深层次地分析钢铁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根据2008年粗钢产量前15名的企业年度粗钢生产规模增量、年度粗钢净产量增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鞍本钢铁集团、江苏沙钢集团、马钢、首钢、包钢、太钢、安钢、日照钢铁公司、酒钢等9家钢铁企业的年度粗钢产量规模增幅与年度粗钢净产量增幅相同。这说明这9家钢铁企业在2008年未发生实质性的企业重组事件。

2)宝钢、武钢、湖南华菱集团、攀钢等4家钢铁企业的年度粗钢产量规模增幅要大于年度粗钢净产量增幅,这表明这4家钢铁企业是通过企业重组、提高设备产能及生产效率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特别是宝钢、武钢通过企业重组方式大幅度地扩大了企业年度粗钢生产规模,其增幅分别达到686.5万吨、754.78万吨,宝钢由此继续保持年产粗钢第一的位置,武钢则使自己的位次由第5名提升到第3名。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是强强合并而成的企业,无法计算其年度粗钢产量规模增幅,但河北钢铁集团年度粗钢净产量增幅达220万吨,相当于新增一个中型钢铁生产厂;山东钢铁集团年度粗钢净产量减幅达198万吨,表明山东钢铁集团在结构性调整、淘汰“劣势”产能方面力度很大。

32008年全国新增粗钢产量558.91万吨,年增长率达1.13%。前5名钢铁企业粗钢净产量增幅占全国新增产量的比重为68.73%,前10名企业净产量增幅占全国新增产量的比重为1.69%,前15名企业净产量增幅占全国新增产量的比重为18.25%。前10名、前15名钢铁企业粗钢净产量增幅占全国新增产量的比重小于前5名钢铁企业粗钢净产量增幅占全国新增产量的比重,是因为首钢将其在北京地区的粗钢产能进行大幅度压缩所致,首钢2008年粗钢产量较2007年减少了321万吨。

42008年,年度粗钢净产量增量排在前10名的钢铁企业是河北钢铁集团、武钢、日照钢铁公司、包钢、唐山国丰钢铁公司、马钢、河北敬业、福建三钢、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其净产量增量均在50万吨以上。这10家钢铁企业粗钢净产量增量合计达1038万吨,其中河北钢铁集团净产量增量达220万吨,武钢达174万吨,日照钢铁公司达130万吨,包钢达100万吨,这表明这些企业新增产能在2008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2008年,年度粗钢净产量减产量达50万吨以上的企业是首钢、山东钢铁集团、北京建龙重工、河北东山冶金公司、南昌钢铁公司、陕西龙门钢铁公司,这6家钢铁企业粗钢净产量减产量合计达798万吨,其中首钢减产量达321万吨,山东钢铁集团减产量达198万吨,北京建龙重工减产量达106万吨。上述企业减产的原因各有差异,但总体上看,首钢、山东钢铁集团减产是因为在进行战略调整、产能结构优化所致。

对提高集中度指标路径的分析

●当前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基本路径已发生转变,即更多的优势钢铁企业已由通过设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转变为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实现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2008年产钢最多的5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14320.47万吨,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28.61%;产钢最多的10家大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21337.3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42.63%;产钢最多的15家大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25359.8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50.67%

粗钢生产规模增量对任何一个钢铁企业在行业中的位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在2008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前15家钢铁企业2008年粗钢产量为2.53亿吨,假设这15家钢铁企业没有发生兼并重组事件,则调整后的前15家钢铁企业在2008年的粗钢产量(已扣除被重组企业产量)调整为2.251亿吨,二者相差2800万吨。

在剔除企业重组因素下的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序中,前5家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重为24.12%,前10家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重为37.31%,前15家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重为44.98%,均低于或等于2007年的粗钢比重(2007年前5家钢铁企业的比重24.12%、前10家钢铁企业36.79%、前15家钢铁企业46.11%)。用考虑重组因素的产业集中度指标减去不考虑重组因素的集中度指标,则为企业重组因素对产业集中度指标的贡献额度。据此可得,兼并重组对前5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提高的贡献额度为4.5%,对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提高的贡献额度为6.51%,对前15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提高的贡献额度为5.69%。可以肯定,当前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基本路径已发生变化,即更多的优势钢铁企业已由通过设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转变为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实现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