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应对新常态 争做中冶集团新战略的“脊梁”和“砥柱”
中国十九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田 野 发布日期:2015-09-06
习近平总书记把握经济规律和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鲜明提出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深刻分析了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三大特点和“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四个特征。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揭示了新常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动因,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方略和重要遵循。
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主动作为,中国十九冶集团要深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与时俱进引领新常态。
如何应对新常态?
新常态下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中国十九冶集团当前主要的矛盾还是发展不足,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让规模、效益与“双特级”资质相匹配,要为中冶集团快速发展作贡献。在新常态下,要把握好面临的重大机遇和蕴藏的巨大潜力,努力向新目标攀登。
新常态下要保持定力,加快转型。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再平衡”的重大机遇,是赢得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中国十九冶集团要按照中冶集团的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创新,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新常态下要让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引擎。要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让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引擎,要全面掌握和运用BIM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绿色施工技术,超高层施工技术,大跨度建筑技术等,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
新常态下要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新常态有着新空间、新机遇,中国十九冶集团要坚持立足本身,积极、大胆地调整经营结构,寻找能够进入的施工新领域,拓展企业主业的生存空间,发现和培育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形成推动发展新的强大动力。
新常态下要把握全局、守住底线。新常态下,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可能显性化,要增强经济运营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防止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和传导,把经济平稳运行的底兜住,把企业稳定的大局维护好。
2015年,是中国十九冶集团“改革创新年”,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开拓为起始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落脚点,在加速转型中增强竞争优势,在加快发展中壮大经济实力,坚决打好“十项创新”、“八项改革”硬仗,争做中冶集团打造“四梁八柱”升级版,再造“美好中冶”新优势的“脊梁”和“砥柱”。
着力创新驱动,适应转型发展新常态,需要做好“十项创新”工作。
战略创新。编制“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努力实现“一最双跨三变四高”新目标,即:
一最——争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
双跨——在“四五”发展规划期间,“跨入中冶集团施工企业六强,跨入四川省综合企业三十强”;
三变——努力做到“从施工承包商转变为工程承包商,从工程承包商转变为工程服务商,从工程服务商转变为工程投资承包服务商”;
四高——努力实现“高端市场,高端科研项目、高端装备、高端人才”。
融投资模式创新。做好“与政府深度合作”和“利用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支撑”两篇大文章。认真研究PPP模式,拓展PPP项目市场。
市场开拓模式创新。提升扎根能力和辐射能力,有效构筑“大市场、大平台、大合同”和“总部、区域公司、区域市场公司”的“三大三域”市场平台,深耕目标市场,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机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合作模式创新。以“风险共担、合作共赢”为宗旨创新合作模式,要从“分包合作”变为“合作分包”,从“劳务合作”变为“融投资合作”,从“不垫资合作”变为“合作垫资”,从“按计量支付”变为“承担融资利息支付”,实现从“无风险合作”变为“风险共担合作”,真正实现社会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化。
管理流程创新。管理实行流程表单化、表格化和审批信息化,实行OA网签。重大项目在部门评审的基础上,提交公司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
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完善与健全适应“新常态”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制度创新,由分管领导主抓。管理制度的督办实行三重督查,由分管领导、审计部、监察室主抓,建立重要制度落实情况专项报告、专项督办、专项通报制度,对踩“红线”、闯“雷区”的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
技术进步创新。要加大转型技术储备,进一步加强房建、市政、公路桥梁和高端钢结构的技术研发和国内外成熟技术的应用。加强校企合作,在与西南交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西南交大董事会副董事长单位的基础上,突出做好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科技成果申报(争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方面的合作;办好博士后工作站,加强课题立项,强调攻关实效,切实起到推进技术进步的作用;加快《冶金维检手册》的编制进度,增强维检市场的竞争力;确保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使用经费。
项目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链条的枢纽,是管理核心。一是要严格分包商的准入条件,推行劳务分包制度,推行项目实施中人员、机具、材料租赁制,探讨组建作业层实体;二是项目上的资金支付由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直接支付。加强项目前期策划,加大过程监督和中期审计。
考核制度创新。实行年度考核主要指标半年考核,未完成指标的扣减责任人工资的5%—20%。
安全管理工作创新。围绕“四化”(现场标准化,施工绿色化,制度国际化,管理数字化)升级的要求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2015年是国家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改革创新之年,中国十九冶集团要以更大的决心、勇气,义无反顾、壮士断腕般地打好“八项改革”攻坚战。
一、按国资委和中冶集团的要求,完善薪酬制度改革。
二、进一步对机构进行整合。对打不开市场局面、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分子公司进行整合,打破分子公司画地为牢、资源固结的局面。
三、进一步完善车改制度,保证车改后成本不增,工作不受影响。对已经完成车改的分子公司,要进行全面检查。
四、用创新思维抓员工培训,用积极的政策鼓励员工获得执(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有执(职)业资格员工的待遇,不断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
五、对紧缺专业的有执(职)业资格人员常年实行实质性的引进。
六、继续清理冗员,全员考核,实施“末位淘汰”。
七、处置低效资产,重点是继续整合和盘活攀枝花经营资产,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八、加强财务总监集中管理,确保各项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