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冶武勘一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布日期:2017-12-14
12月1日,中冶集团2017年科技成果鉴定会在武汉举行。本次鉴定会邀请了集团内外行业专家以及武汉大学、中科院岩土所等高校知名学者组成鉴定委员会,对中冶武勘完成的五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审鉴定。专家组鉴定意见认为:“智慧电厂—三维仿真与动态监测平台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与应用”、“能源站末端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研发”、“湿陷性黄土场地轻型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技术研究”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集束桩垛支护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其中,“智慧电厂—三维仿真与动态监测平台研发” 项目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发的集电厂运行仿真、监控、设备拆装仿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三维仿真与动态监测一体化平台,为智慧电厂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勘察信息化管理系统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与应用”成果提高了勘察质量与监管水平,实现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二、三维联动出图和计算分析、实现了参数化分级放坡和支护结构设计,提高了基坑BIM设计的建模效率。“能源站末端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研发”成果以互联网+能源站模式,开发了集用户端APP、管理端APP、后台管理系统于一体的能源站末端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提出了能源站的节能运行策略和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预付费模式的实时透明扫码计费方法,解决了用户和管理者之间的信任问题;研发了能源站智能管理与控制系统,创新了中央空调管理模式,提高了能源站运营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湿陷性黄土场地轻型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成果主要根据湿陷性黄土场地注水增湿水分迁移及消散时间规律,提出了合理确定湿陷性黄土场地轻型建构(筑)物地基处理的水平范围及土层处理厚度的方法和素土挤密桩、灰土挤密桩的施工质量快速检测方法。该成果已在黄土地区多个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应用前景广阔。“集束桩垛支护技术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坑支护新方法,建立了集束桩垛支护结构的弹性抗力法模型,提出了求解集束桩垛支护系统整体耦合的打靶算法;依托布罗伊登法实现控制方程的快速迭代求解,从单桩体系扩展到任意数量的多桩体系,收敛性好,该算法可应用求解文克尔弹性地基梁模型问题;编制了多土层、多工况条件下集束桩垛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软件,该软件具有冠梁的抗侧刚度空间效应耦合分析设计功能。该成果已在多个深厚软土基坑工程中成功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中冶武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