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蒙俄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三方国家的1300名代表在这里共商经贸发展。从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频频出现的会场中央地标建筑“苏鲁锭”,中冶东方建工所副所长刘军感慨万千——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平地,在他们的脑海中也不曾有过这样的概念,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方案设计到施工,争分夺秒,圆满落成。正如主管项目建设的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建华在工程结束后对中冶东方的评价:只有你们大院能给我们解决燃眉之急!

时间回到9月25日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中冶东方副总经理陈岩峰正准备休息,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来自呼和浩特的中蒙俄博览会筹备组,几经辗转,找到了中冶东方,希望中冶东方能够参与这项时间紧、任务急的“苏鲁锭制安工程”设计任务。听完了电话那头的情况后,陈岩峰答应了下来。

当晚,陈岩峰立即召开建工所结构专业部分干部职工会议,讨论下一步的操作方案。也就在当晚,钢结构专业主任工李树林与结构专业史智亭随即乘车前往呼和浩特。

第二天一早,一张效果图呈现在我们面前——40米跨度,36米高的柱子,中间吊挂约50t重的“云造型”,是六米多高的苏鲁锭造型,这不仅仅是一个结构设计,贴切的说应是一件艺术品。而此时的施工现场,是一片空地,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从一张大师的效果图,到落成启用,只有短短的20多天。这期间,设计方案需要时间,施工图需要时间,基础混凝土需要养护时间,钢结构制作及安装需要时间。时间从哪里挤出来?李树林思考着,计算着,当场拟定了初步方案,并提供了挖土图纸。

当天,土方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9月2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刚刚从呼市赶回包头的李树林,已经坐在电脑前,与远在青岛的结构专业骨干李强开始了远程“云办公”,他俩在网上商定方案,空间建模模拟计算,细节分析……当中秋节的一轮明月升起的时候,“苏鲁锭制安工程”方案也浮出水面。

9月29日,基础施工图经审核后随即发往现场;同时,传动张俊清做了防雷接地设计并同步发图,为后续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9月30日至10月3日钢结构设计图陆续发出。其间,由于材料采购困难等问题,设计进行了多次核算与修改,为完成此次任务创造了必要条件并得到了施工单位中国二冶及业主的充分肯定。

争分夺秒间,中冶东方建工所团队在预定时间完成了方案设计和钢结构施工,为后续“云造型”安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整个工程的按期交付赢得了时间。工程竣工的那天,“只有你们大院能给我们解决燃眉之急”,孙建华市长再次对中冶东方给予高度评价。 (中冶东方  张 栋 史智亭)




宝钢一炼钢大型行车梁更换。 上海宝冶集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