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钢铁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治理
发布日期:2013-12-26
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河北、天津、山东、内蒙古、安徽等省市密集表态,对钢铁产业不再审批新增项目。相较以往的钢铁产能调控不同,此次治理,地方政府主导性更强。
触发各地政府对钢铁行业治理的压力来自国务院的两份文件。
2013年9月10日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前一年完成钢铁等21个重点行业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此后,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强调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要求及时公开化解产能过剩进展情况。
专家表示,本次过剩产能调控在政策执行方面与以往有很大区别。以淘汰落后产能标准为例,此次不同于以往由部委统一划线设立标准,而是把具体执行的权利全部交由地方政府掌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产能方面,多地已经明确表态对钢铁产业不再审批新增项目。从严禁新增产能项目的表态来看,这次政府对化解产能过剩决心很大,比以往政策都更加严厉。专家称,此次从源头上控制新增项目,算是一个比较严厉的新举措。不止环保压力,促进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成为各地调控产能的出发点之一。
综合来看,此次各地的治理手段也更加严格,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停止新增或由总行收回了对产能过剩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的贷款,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下,项目建设势必无法推进,达到控制新增产能的目的。 (首钢技研院信息所)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