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冶集团第一个进入地铁项目施工领域的中冶天工集团,在天津地铁6号线R3标“两站一区间”施工中,以争做中冶集团打造“四梁八柱”升级版、再造美好中冶新优势台柱子”为使命,以在新领域“取业绩,铸丰碑”为己任,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举措,全力保障地铁项目安全施工。工程先后获得了天津市“文明工地”“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天津市观摩工地”等荣誉,在天津地铁市场树立起MCC旗帜。

抓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夯实安全基础

地铁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多方面的安全风险,降低安全风险是贯穿整个地铁项目建设的关键。项目部首先健全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分解安全管理目标,编制了针对地铁施工的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为项目完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依据。

地铁施工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施工领域,为了尽快适应地铁建设的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项目部从加强施工人员特别是外协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入手,以“农民工业校”为阵地,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和相应工种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严格培训后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制度,并以各种安全事故案例和地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系统性强化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知识,切实增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了作业层的整体安全素质,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

抓标准化——向绿色工地迈进

中冶天工集团天津地铁项目部以绿色工地为目标,按照中冶集团《施工现场标准化图册》,结合天津地铁标准化工地要求,安全设施形成标准化模式,以循环利用、持续发展为导向,将绿色施工标准运用于地铁施工中,施工现场基坑周边定型标准化护栏、上下基坑的定型化标准马道、进出现场门口统一设置的洗车机、现场喷雾降尘系统、标准化的消防器材设置点等都是统一规范标识,可以安装拆卸多次循环利用,既降低成本,又提升了项目形象,体现了MCC良好的企业风貌和管理水平。

为确保绿色工地建设,中冶天工集团大力支持项目的安全投入,在安全投入比例达到施工产值2%即达标的情况下,实际安全投入达到施工产值的4%,在重大风险部位加大了安全投入,配合技术管理,大大提高了项目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抓结合——技术为安全提供有效支撑提高安全预控能力

项目安全预控能力的提升需要安全体系发挥作用,更需要技术的有力支撑。项目部强化了安全管理与施工技术的紧密结合和合作,安全管理部与施工技术部密切配合,编制了《危害因素辨识与危害评价》《重大危险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从更科学的层面控制好安全风险。通过技术专家评审专项方案、运用BIM建模、样板引路等先进手段对施工图纸、标准规范的要求形成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示,设立了钢筋工程样板、混凝土土工程样板、止水带安装样板,并以BIM建模对预埋件形成直观化的技术交底,对盾构过程中土体压力变化进行模拟等等,使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对技术要求的认识和安全风险的认识达到高度一致,提前预防安全风险能力大为增强,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抓安全预案——变“亡羊补牢”为“防患未然”

项目部在安全管理中,以预防为主,完善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并通过多次演练,增强实用性、针对性。根据地铁施工特点和实际,编制了《基坑、渗漏水事故应急预案》《周边建筑物及房屋开裂、管线下沉事故应急预案》《基坑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盾构施工应急预案》等13个专项预案。根据施工不同时期组织针对性的安全演练,增强了项目应急反应、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了全体场内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抓双向管理——创文明“窗口”形象赢和谐建设环境

中冶天工集团天津地铁6R3标项目地处天津河西区友谊南路,属居住密度较大的繁华地段。项目部采取了施工区域封闭式管理,设立了严格的门禁制度,在施工区域四角点、制高点及重点监控位置设置了视频监控,配合门禁制度进行安全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外来不安全因素的风险,约束了施工人员的行为。

天津地铁6号线R3标项目共“两站一区间”,“两站”所处位置都紧邻住宅区,属高敏感防控范畴。为赢得周边居民对施工的理解,减少周边环境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在对外管理上,项目部有针对性的张贴公告,说明施工情况,组织居民代表参观施工现场;主动与小区物业联系,组织联谊活动,无偿为小区更换路灯,用洒水车为小区道路、植物浇水,以服务换取居民的信任。同时,设立各种防护措施,在施工区域与小区相邻围墙处设置声屏障、噪声监测点,用有遮光罩的定向照明灯具,设置可移动的焊工遮光棚及循环水喷淋降尘系统等,通过对水、气、声、渣污染的严格控制与对外沟通积极争取的双向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项目施工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为项目顺利施工、赢得声誉提供了增值效果,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在建项目树品牌,拓展市场求发展。中冶天工集团将牢记使命,以天津地铁6号线在建项目为“窗口”,精心组织,打造精品工程,为开辟并延伸MCC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转型市场、实现“四梁八柱”发展目标而奋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