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做科研的人,你的脑中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穿着白大褂,戴着厚厚的眼镜,整日在实验室里做着各项研究……

但有这么一群做科研的人,他们在实验室、生产线、用户之间来回奔波,经常是白天在实验室做数据分析,夜晚在生产现场的轧机旁紧盯品种的各项参数,还时常不远万里到用户的生产一线进行现场跟踪,一待就是几个月,只为解决用户在产品使用中的各种需求——他们就是本钢的科研工作者。而刘志璞,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刘志璞,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板材技术研究院工程结构用钢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今年38岁的他,已经在热轧新产品研发的岗位上工作了15个年头。15年里,刘志璞有很多感悟,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艰辛与压力,受到用户赞扬时的开心与满足,打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时的骄傲与自豪……但所有的感悟都汇聚成这样一句朴素的话语:“工作中的苦与乐,是幸福,也是满足!”

15年坚守,只为做好每一项工作

1982年出生的刘志璞,2005年从辽宁科技大学轧钢专业毕业后,来到本钢成为了一名热轧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那时,作为一名新人,有好多东西要学。了解现场工艺设备,学习新钢种的成分设计,参与新钢种的工业试制,经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家,但每一天却都那么充实而忙碌。”而这种工作状态,刘志璞一干就是15年。

15年里,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本钢集团热轧产品研发的带头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高级别管线钢、热轧高强钢、车轮系列用钢、汽车大梁用钢、汽耐磨钢、耐候钢等一大批的热轧产品,使本钢成为中石油管线钢技术评标的标杆企业,车轮钢市场占有率稳居市场前列,叫响了“本钢热轧”品牌。

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身为本钢集团热轧产品研发的带头人,刘志璞深感肩头责任的沉重,“现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为本钢科研工作者,为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使有困难也必须尽全力去克服。”刘志璞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非调质超高强结构用钢BG960热轧卷板是本钢集团瞄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开发的新钢种。该钢种在组织结构、成分设计、工艺设计上难度都较大,为了抓紧时间完成研发工作,刘志璞经常主动加班,带领研发组同事一起研究课题。在新产品试制期间,刘志璞和同事们常常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钟,第二天一早就又赶回到试制现场。“对我们这些科研人员来说,每当有新品种试制,在现场工作到后半夜都是常有的事,尤其身为党员,我更要坚守岗位,以身作则,带领大家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

谈起15年来的工作感受,刘志璞感慨颇深:“工作中的苦与乐,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经历的辛苦和挫折,最终都化成了新品种试制成功时的兴奋和满足感。”

苦与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人们常说: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在用户眼中,刘志璞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几个月前的一天,某用户在使用本钢热轧产品过程中,出现开裂问题,分析不出原因,就找到供货方。刘志璞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成员到用户生产现场进行走访跟踪,他们每天吃住在现场,细心观察每一道工序,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认真查找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终于找到了开裂的原因。原来是用户将定制的普通钢用在了复杂成型工艺上,造成了此次开裂问题。为帮助用户解决后续生产的困扰,刘志璞带领团队成员对供货产品的成分和轧制工艺进行了重新设计,成功解决了此次异议。用户对此事十分感谢,高度赞扬了本钢集团能有这样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随后,该企业又与本钢签下了大量供货订单,为本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解决好产品异议的刘志璞,又继续带队前往下一家用户。

“我们研发人员一年到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外出差,主要是与用户进行技术交流、解决用户在产品生产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哪怕这些问题和我们的产品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志璞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还主动帮助用户调整工艺,帮忙联系认识的相关厂家,尽可能解决用户的一切问题。像出差解决用户异议这种辛苦事,他也经常照顾所里年龄大的职工和孩子小的职工,可他自己的孩子也才小学六年级。”刘志璞的工友,板材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博士苗隽说。

采访中,刘志璞没有谈论他那满是奖状的科研成果和工作业绩,也没有谈论作为辽宁省百层次人才的目标追求,谈论更多的是团队的付出。后来,当记者问他,工作那么忙,家里能帮上忙吗?刘志璞却笑了笑,没有回答,但从他身上记者看到了他对家人深深地愧疚。

在工友眼里,刘志璞身上有一种隐形的光环,认真谦逊的态度、默默奉献的精神、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执著……这些最终都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激励他人去追逐、去跟随。但这其中的辛苦付出与不懈努力只有刘志璞自己体会最深,在他眼中,工作中的苦与乐,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也是他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本钢日报 鲁 娜/文 邓立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