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秀水,峰峦叠嶂。在重庆市渝北区沙坪镇的群山中,一条银色长龙迤逦而来,如长桥卧波,似蛟龙游动,宛若一道壮丽的“飞虹”。

2015年11月20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项目渝邻高速公路改线工程正式建成通车,数百名建设者用长跑的方式进行庆祝。近20个月的辛劳付出,奋战在此的中国十九冶集团“西部铁军”将士历经艰难与险阻,直面挑战和考验,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用热血、汗水、诚信和智慧凝铸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面对“第一次”,他们打破常规创造铁军速度

作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重庆渝邻高速公路机场段改线工程起点位于现渝邻高速公路雏鹰一号桥桥头,沿四川邻水县方向,北至沙坪主线收费站,改线长度约5.67公里。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标段全长2.3公里,包括新房子特大桥1座,涵洞2道,车行天桥1座。开工令下达时间为2014年4月1日。

一条路就是一个品牌,一座桥就是一方市场。在50年历程中,路桥施工已成为中国十九冶集团的专业特长之一,先后共完成各类公路施工近700公里,桥梁130余座。在重庆地区,中国十九冶集团早在1991年就承接了成渝高速公路施工,此后,相继承建渝黔高速、渝湘高速、巫奉高速等一系列路桥工程,以优异品质赢得了良好口碑。

与以往的路桥项目相比,重庆渝邻高速公路机场段改线工程具有多项“第一”的特征:该工程建设出资人是重庆机场集团,重庆高速公路集团代为建设,这是重庆高速公路集团的第一个代建项目,高层极为重视;该工程是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按照《重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建设实施的第一个项目,社会关注度很高;该工程由路、桥结合,包括一座多孔跨径特大桥,这是中国十九冶集团历史上承建的第一座总长超过1000米的特大桥,难度极大。

鲁迅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中国十九冶集团历来就有敢干第一次,敢啃硬骨头的传统。在项目经理吴伟的带领下,项目部一方面组织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取经”,同时邀请瞿光仪、钟明全等重庆知名的道路桥梁专家参与重大方案评审和关键施工技术指导,一方面对照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建设要求,及时转变思路和观念,树立“现场标准化,规范常态化”的施工理念。

施工中,项目部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房子特大桥桩基施工时,结合现场地质情况,项目部选择使用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基础施工,替代传统的冲击钻和回旋钻;变截面空心薄壁墩钢筋绑扎时,项目部自行设计了便于钢筋固定的活动式劲性骨架,既为施工人员提供了站立的工作平台,又保证了钢筋的定位;在高墩施工中,根据成本、进度和质量考虑,因地制宜同时运用翻模、爬模两种施工工艺,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墩柱施工通道方面,用门形工具式安全爬梯取代施工电梯,既解决了施工电梯不能到达墩柱最顶端的难题,又简化了工序,降低了安全风险;混凝土标准垫块和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的使用,更准确地保证了砼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运用智能张拉、压浆设备进行桥梁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有效提升了张拉质量,减少了人为操作对张拉质量的影响;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钢筋加工精度和效率。

打破常规,换来的是“铁军速度”。在工期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十九冶集团确保了每一个节点的按期完成,比业主要求的竣工时间提前了一个半月完工。更为难得的是,资料工作与施工同步进行,“今天现场完,明天交资料”,在渝邻高速公路改线工程正式建成通车前10天,竣工资料就已经通过了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的初步验收。

在业主组织开展的“百日攻坚,力争上游”和“奋战春夏,大干快上”两次竞赛活动中,中国十九冶集团在全线所有标段中均位居第一,获得了“进场时间早、前期投入大、工作积极主动,完成产值高”的好评。重庆交通大学知名教授、桥梁专家周志祥到工地察看后,连连称赞:“三个月内完成150片跨径40米的T梁的制作和架设,又在半个月内完成桥面系附属施工,这个速度和效率极为罕见,在重庆称得上首屈一指。”

面对“高难险”,他们严格管控维护铁军品牌

“铁军出品,必属精品。”这是中国十九冶集团信奉的准则,也是实至名归的赞誉。

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工程所在地段属于构造剥蚀浅丘斜坡地貌,西高东低,横向有浅冲沟发育,高差达到191米。全长1016米的新房子特大桥就坐落在这样的峡谷地貌上,对施工而言,无论是质量还是安全,都凭添了不少难度。

大桥共181根桩基,最深39米,其中有30根桩基在钻孔中遇到高强度砂岩,压力达到90Mpa以上,旋挖钻机10个小时也钻不了2米。有的地方太硬,有的地方又偏软。部分桩基施工遇到岩性较差,岩体裂隙较大,表层浮土较厚的地质,在钻孔时容易产生坍塌。为了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项目部要求施工时先在表层孔口砌筑井圈,然后套上钢护筒,桩基底层部分必须先回填混凝土,再旋挖。有的地方路窄坡陡,旋挖钻机无法进场,项目部就组织人员把表层浮土清理后,浇注平台安装旋挖机。

桩基钢筋笼的运输和吊装也颇费周折。由于地势原因,施工便道蜿蜒曲折,加上桩基深度都超过30米,无法一次吊装就位,项目部只好在桩基附近硬化一小块场地,解决了吊车站位问题后,再分节绑扎钢筋笼,一节一节吊进去。

慢工出细活,细节决定质量。从桩基旋挖开始,项目部总工黄学超和两名施工员就“钉”在了现场。既要下到30多米深的孔底检查深度和尺寸,又要爬到80多米高的墩柱上检查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可谓“上天入地”。有时浇注一根桩基长达5、6个小时,即便是深夜他们也从不离开,仅仅是桩基,检查的次数就超过300多次,还有承台、系梁、桥墩、T梁、盖梁……

质量第一,安全为本。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改线工程邻近现有渝邻高速公路、江北国际机场、空港城区,在整个建设期间,安全、文明施工的方方面面都处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之中。在安全管理上,项目部对照制定的《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办法》,建立施工安全制度保障体系和完整的施工安全培训教育保障机制,抓源头,重过程,认真排查安全隐患,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栏,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更新,并开展多次安全演练,实现了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

质量百年基,安全重如山。以质量安全红线管理为前提,项目部千锤百炼出精品,使“西部铁军”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面对“新要求”,他们恪尽职守无愧铁军称号

日头升起,浓雾散尽,新房子特大桥的雄姿尽收眼底。谁也想不到,仅仅一年半时间,这座气势宏伟的大桥就腾空而起。敢打硬仗、从不言苦的“西部铁军”将士用默默无闻的付出换来了新房子特大桥的绰约风姿。

辛劳的付出,从用心服务业主开始。作为改线工程中唯一一座特大桥,也是关乎全线贯通的最关键工程,新房子特大桥的建设受到了重庆机场集团和重庆高速交通集团的“双料”重视。为了回报业主信任,打消各种疑虑,项目部在优质快速推进施工建设的同时,用真诚的服务打动业主的“心”。

“无论业主提出什么要求,我们都是立白洗衣粉,加量不加价。”这是项目经理吴伟开的玩笑话,却是他最深刻的感触。这是业主实施的第一个代建项目和第一个标准化建设项目,各方面经验不足,有时来参观的人比干活的还多,全线的内业和外业、迎检工作,中国十九冶集团承担了80%以上的工作量,只要发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上报书面资料。无论是安全演练、竞赛活动,还是接受上级的综合大检查,中国十九冶集团承建标段都是展示形象的唯一“窗口”。在征地拆迁和工程款支付方面,项目部也积极配合业主,努力做到和谐拆迁,做好分包队伍的稳定工作。

2015年3月16日,中国十九冶集团董事长田野到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虽然工期短、施工难,重庆市质监局在质量、安全、文明等各方面要求严,但是务必要适应这种新常态,通过改变技术手段、改进技术方法来达到新市场、新环境下的严格要求,按时、优质、圆满地完成该项工程。

冬天,凛冽的寒风在山谷间呼啸;夏天,桥面热得可以煎熟鸡蛋。无论冬夏,“西部铁军”忙碌的身影一刻也不停歇,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着项目部的外聘人员和外协队伍。

600个日夜的风餐露宿、众志成城,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项目完工后,建设业主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地方政府等上级领导、监管单位和部门都给予了一致肯定和好评。重庆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路段建成通车后,彻底解除了渝邻高速原相关路段对江北国际机场东区扩建的制约,为再造一个江北机场让出了建设空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连绵的高山峡谷中,一桥飞架天堑,一路连接八方,神奇壮丽,气势磅礴,这是最绚烂的彩虹,这是“西部铁军”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