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冶南方这五年: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
发布日期:2021-01-26
中冶南方总部园
1955年受命建设武钢一号高炉,由此便承担起推动中国钢铁工业技术与装备进步的国家责任,开启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深耕与坚守。
从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伴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一路走来,中冶南方始终坚持以科技为驱动,持续增强核心、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并依托自主技术延伸服务城市建设与生态发展。
刚刚过去的五年,既面临百年变局,又遭受世纪疫情,中冶南方科技创新驱动的步伐不断提速。
规划建设千万吨级沿海钢铁基地、建设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打造中国最先进的加热炉智慧集控项目、迭代升级全球领先的绿色钢铁生产技术,用世界一流技术托起大国重器的同时,服务海绵城市建设,投身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设计建设城市医废处置重点项目,通过技术引领下的多领域业务全面发力,中冶南方五年累计新签合同额超过千亿元,站稳营收百亿企业方阵,实现了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
全球首台亚临界机组——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1×100MW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工程
这五年,聚焦钢铁主业
岁末年初,好消息传来。1月15日,由中冶南方承建的涟钢高强钢项目9-2号回火炉顺利出钢。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钢板辊底式热处理炉,炉体长190米,用于工程机械高强钢高温、中温、低温回火处理。
据悉,该项目将助力涟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引领商用车低碳化、轻量化发展新趋势。中冶南方历时200天,完成2条热处理线、5座热处理炉及相关配套设备设计、供货、调试等。
2020年6月28日,中国西南,被誉为“边陲明珠”的广西防城港,由中冶南方总承包施工的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建设项目炼钢、连铸系统相继投产,创下国内体量最大转炉总承包工程工期最短记录。
中冶南方规划建设的千万吨级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
2020年7月13日,山西晋南钢铁1号高炉,由中冶南方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套高炉槽上废钢全自动无人天车系统连续高效、无故障运行48小时。
回望“十三五”,中冶南方钢铁板块全面发力,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发展韧劲。
作为我国冶金工程建设国家队,中冶南方建成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拥有数百项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冶金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总承包工程“金钥匙”奖的企业,代表着国家冶金工程建设的最高水平。
2020年8月19日上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优质合金棒材车间,冒着高温察看生产运行情况,并同劳动模范、工人代表亲切交流。该车间正在运行的马钢特钢优棒加热炉,由中冶南方总承包建设,2018年6月点火烘炉。
依托自主核心技术,中冶南方承接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中国首套量子电炉、中国最高拉速方坯连铸机、汽车板领域首个自主集成的大型立式炉镀锌线、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电工钢项目等一大批国内外钢铁重点项目,签下印尼德信钢铁、越南和发钢铁、柳钢防城港钢铁、山西晋南钢铁、河南亚新钢铁、福建闽源钢铁等一批全流程大型系统工程。
这些年,中冶南方一直勇立潮头,依托以高端咨询为引领,并全面融合绿色化、智能化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的全流程、全产业链工程实施能力,在国内托起大国重器,在海外输出中国技术装备。
2020年3月5日,中冶南方印尼纬达贝发电项目1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成为世界建成投产周期最短的超临界机组;3月31日,印尼德信钢铁1号生产线铁、钢、轧系统全线投产,尽一切努力,保住关键节点,兑现庄严承诺,获得客户高度赞誉。
2020年5月,疫情全球蔓延期间,中冶南方以线上签约方式,与俄罗斯钢铁巨头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签订新能源汽车用高端电工钢连退机组合同,实现中国冷轧硅钢技术和高端冷轧成套设备向欧洲输出的重大突破,打破欧洲公司长期在俄罗斯硅钢市场的垄断地位。硅钢被誉为“钢铁工业的王冠”。中冶南方将以数字交付方式,依托自主核心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绿色制造等技术,打造海外智能、绿色硅钢连续退火工程典范。
而就在一年前,中冶南方在印度拿下了世界第一:建成的世界最大不锈钢连续生产机组——印度克罗美尼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全线长度700米,工艺速度创世界第一,达200米/分,设计年产量70万吨,全部核心设备均由中冶南方自主研发设计成套供货。
这五年,国企改革新样本
中冶南方新签合同额2016年不足百亿元,2020年突破400亿元;营业收入2018年突破百亿大关后,持续站稳百亿企业行列;利润总额五年稳居中冶集团设计类企业第一,盈利能力远超同类企业。
成绩,既源于战略定力,也源于改革红利。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冶南方迎来改制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调整:进一步明确冶金钢铁、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主业发展定位,全面构建起“3+N”多元业务发展体系。
潜力,再一次被激活。改制第二年,新签合同额稳超百亿元。
时光回溯。
中冶南方的前身是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66年前,从设计建设新中国第一座高炉起,钢铁就是其核心主业,从未撼动。
这大大地写进发展战略里,深深地刻在历史丰碑上。
钢铁一般的气质和禀赋,也顽强地融入企业文化中。
2004年3月25日,中冶南方改制成立。
从老牌央企脱胎换骨,以全新的现代企业形象,走上科技型工程公司发展之路,抛开束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
2007年10月,中冶南方整体搬迁。
光谷,创新创业的热土,追梦圆梦的舞台。汤逊湖畔,数千名英才携手开辟新天地。
新址占地400亩,发展空间更大,营商环境更优。落户光谷的10多年期间,中冶南方经营业绩实现几何级增长,纳税总额达数十亿元。
与光谷同发展、共荣耀。在服务城市的同时,自身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湖北省勘察设计龙头企业、中国勘察设计十强企业。中冶南方党委书记、董事长项明武光荣入选“光谷30年创新30人”,被誉为“国有企业在光谷转型发展先锋”。
市场瞬息万变,唯有以变应变,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得以生存。
在钢铁工程的基础上,敏锐捕捉到市场变化的中冶南方,主动开始培育能源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业务,未雨绸缪、厚积薄发。
此后近10年,中冶南方仍然步伐稳健地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端,正是得益于前瞻战略视野和全面竞争意识下的多元业务支撑。
一方面选择坚守钢铁主业,自觉承担起引领中国钢铁工业装备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
在此期间,中冶南方获得国内第一条无头带钢生产线、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不锈钢热连轧带钢总承包项目、第一套真正意义上解决超高强热轧板平整生产难题的工艺装备等一批重大钢铁项目,并通过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进军海外,继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国之后,进入欧美发达国家钢铁市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冶金建设国家队强大实力。
另一方面,续写改革开放初期参与深圳城市建设的传奇,在能源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胆尝试、积极拓展,为新一轮跨越积蓄力量。
坚守,并不等于保守、死守。为更好地坚守,必须在变革中求突破、谋发展,于创新中激发新动能、打造新供给!
2016年,战略调整。
改制成立12年后,中冶南方又一次大刀阔斧作出改革调整,结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依据市场形势和自身优势,加速培育能源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构建起以钢铁工程为基础,以钢铁冶金、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营业务的“3+N”发展体系,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公司管理架构,奠定公司规模、效益跨越增长的坚实基础。
对于中冶南方来说,“十三五”既是深入推进改革的五年,也是喜获丰收的五年:
看智能制造,中冶南方发布《智能制造白皮书》,确立智能制造总体框架和发展路径,推进钢企少人化、无人化生产;打造国内首个5G料场,实现高炉可视化与一体化管控,重新定义“一键炼钢”内涵,连铸智能控制技术全面研发应用,国内智能化水平最高加热炉成功出钢,测温取样机器人、智能拆捆带机器人、自动扒渣、无人化出坯等多个智能化装备在宝武、涟钢等多个项目中广泛应用。
看绿色制造,中冶南方率先研发的亚临界煤气发电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抢占80%以上市场份额;自主研发的活性焦制备全流程关键技术,签下国内首座环保型活性焦制备生产线;凭借全球领先的混酸再生技术,抢占国内全部市场。旗下都市环保获批工信部“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绿色发展模式获得国家认可!
五年来,中冶南方始终坚持战略引领,在变革中求突破、谋发展,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
这五年,践行新发展理念
风云激荡,大浪淘沙,只有踏准节奏,才能行稳致远。
五年来,中冶南方走出一条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最大的秘诀,在于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否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
2018年10月,五矿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唐复平来汉调研中冶南方时说:“在中冶南方的转型发展中,看到了创新的力量。”
两个月后,中冶南方成为中冶集团乃至五矿集团首个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的设计类企业,一年以后,中冶南方营业收入再度实现快速增长,涨幅达20.96%,盈利能力高于中冶集团同类型设计单位,成为市场领跑者。
领跑市场的底气,来自于科技创新。
作为世界不锈钢生产第一大国,我国钢铁行业混酸废液排放量高达200万立方米/年,其资源化治理与危废减量化已成为我国棘手的重大环保难题,但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一直为国外公司垄断,引进费用高,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只能采用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中冶南方聚焦这一痛点,通过独立自主创新研发的混酸再生技术,于2017年底一举打破垄断,并迅速抢占国内全部市场,单个项目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约1800万元,可节省机组引进投资费用超过30%,已成功实现海外输出。
2019年,中冶南方完成的“冶金低热值燃气高效清洁智能发电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将其纳入钢铁联合企业整体能源体系。这一科技成果被誉为“冶金行业煤气发电领域的革命”,获得授权专利28项、PCT专利2件、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编行业标准3项、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冶金科技一等奖、湖北省专利金奖等。
2020年,中冶南方自主开发的第三代高效方坯连铸技术在阳春新钢铁3号连铸机上完成高拉速工业试验,拉速达到5.73米/分钟,再次刷新中国小方坯连铸拉速最高记录。
一项又一项成果,一项又一项创新,铸就深化改革、突破发展、激情跨越的坚实基础。
按照自身战略部署,中冶南方梳理科研开发体系,建立完善以国家钢铁能效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多层次研发平台;坚持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坚持骨干人才和核心技术团队的打造与培育。
2020年1月,项明武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与该公司另外两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一起,领衔科技创新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只靠钢铁业务就能发展得很好,但中冶南方多年前即开始布局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业务。
产业拓展、延伸,中冶南方坚持的,正是协调发展。如今,这两大业务经过多年培育,已成为新的增长点。2020年,三大主业全面发力,新签合同额超过400亿元。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根本上就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宜昌点军,田田化工最近处距离长江百余米,2016年11月底正式关停,进入修复治理阶段,这也是宜昌市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搬迁企业开展修复治理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践行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标杆样本工程。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对厂区内1.5万平方米遗留工业污染场地进行修复,达到人居生活标准,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
光谷东,二妃山垃圾填埋场,在2014年以前还是一颗“污染炸弹”,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液较难处理,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未经处理排放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通过渗滤液收集处理、沼气收集处理、填埋区封场覆盖、生态修复等手段,彻底改变原来臭气熏天的环境。
2020年11月,江苏某钢企污水处理厂已经连续200多天不再外排废水,全部回用于钢铁生产工艺单元,这得益于该厂新近建成的中水回用深度处理系统。
该系统由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建设,其核心技术全部独立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中冶南方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走出去,打造“中国样板”,输出“中国标准”。
2020年8月,越南和发集团第4座转炉顺利建成,从而实现项目群原料场、4座转炉、3座精炼炉及配套的系统全部投入使用。
越南和发集团是越南顶尖的钢铁生产企业,也是越南国内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之一。这是中冶南方在海外实施的首个大型钢铁基地项目,涵盖项目的总体规划咨询、系列工程总承包等,应用多项国际先进的自主创新技术,是实现自主核心工艺与装备技术输出的一个成功范例。
中冶南方一直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国际市场开发。早在2007年,便与俄罗斯最大的国家钢铁企业集团之一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签下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更加重视海外市场开发,先后在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设立办事处,招聘外籍员工,依托海外项目本土化运作,带动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冶南方海外客户已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冶南方在城市建设领域积极开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破解传统建造方式、模式的痛点,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2019年1月,中冶南方成功中标武汉军运会东湖高新区保障线路建筑外立面整治总承包项目,涉及14条道路建筑外立面整治,长约50.2公里,需整治建筑505处,整治面积176万平方米。
一天后,中冶南方又拿下东湖高新区标志性重点工程——高新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总承包项目,高标准打造光谷发展轴的“畅通大道”“科技大道”“智慧大道”和“景观大道”。
2019年3月,中冶南方成功中标东湖、汤逊湖片区海绵城市项目总承包工程,涉及12个小区海绵改造,总面积114.6公顷,包含小区管网分流改造、新建低影响开发设施、景观恢复与提升等,即将完工。
2019年10月,中冶南方成功中标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核心区市政道路工程(一期)总承包项目,将新建道路17条,改造道路1条,助力商务区提档升级。
光谷大道改造、高新大道改造、小区海绵改造、外立面整治、九峰明渠综合整治、玉龙河综合整治……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冶南方首推以设计为龙头的市政总承包模式,这与其首创的“综合设计”模式异曲同工,旨在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痛点”,如重复施工、交叉施工、效率低下、材料浪费等。
展望“十四五”,必将是新的“黄金五年”。
心中有光,足底有力。拂去征尘,整装再出发。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中冶南方将继续同心同向、提质提速,心无旁骛画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守望初心,笃定前行
2020年,于我们伟大祖国而言,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节点;于中冶南方而言,是其前身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建院65周年,也是企业实施“三五”战略收官之年。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趋稳后复工复产,严重汛情不期而至……一场场考验接踵而至,一张张考卷持续叠加,更显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
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历史罕见汛情相互交织,带来严重冲击,中冶南方人守初心、担使命,在激流中勇进,逆势中奋起,一步步,从风雨中跋涉而来;一次次,拨云见日启征程,以实干之姿走出一条逆势上扬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他们勇立潮头,高高扬起冶金建设国家队的旗帜。
依托以高端咨询为引领的全流程、全产业链工程实施能力,发力印尼德信、越南和发、柳钢防城港、山西晋南、福建大东海、福建鼎盛、徐州中新、安阳周口、云南玉昆等多个大型钢铁基地项目,在系统化解决方案上保持领先优势;持续抢占技术尖端,向海外输出冷轧硅钢技术和高端冷轧成套设备,刷新中国小方坯连铸拉速最高纪录,推动超临界机组迈上新台阶,实施中国炉膛宽度最宽、坯料最多、产量最大的棒材加热炉,引领钢铁行业迈向发展新高度;加速推进传统工程技术与绿色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共生,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他们昂首阔步,描摹多领域业务蓬勃发展的多彩画卷。
依托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武汉规模最大、处置技术最先进的医废处置项目,实施产城融合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项目,为国家、省市领导重点关注的污染工业污染土地疗伤排毒,实现矿山修复市场零的突破,持续巩固传统优势承接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前瞻性开拓废盐制酸市场,煤化工领域余热余能利用、热电联产市场接连告捷,在环保产业全链条市场中收获累累硕果;推行新商业模式,实现由产业链到价值链的延伸,以实际行动铺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技术与项目管理优势,为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再添动脉,构筑航母级未来青年社区,构建多功能一体化智能4.0产业园区典范,亮出长江新城启动区人居新名片,托举城市发展梦想。
持续深化多元业务,耐材制造、气体运营欣欣向荣,持续打造多领域协调发展的行业标杆。
他们坚韧不拔,在一次次淬炼和升华中阔步前行。
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疫情防控、疫后重振、防汛救灾三场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疫情期间,近10个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火速驰援19个防疫工程,近百名党员干部职工投入到疫情防控、社区志愿服务一线;防控形势趋稳后,科学有序推进复产复工,不到两个月,项目复工率达到96%;进入汛期,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积极投身武金堤陈家山闸防汛抢险、长江新城谌家矶项目辖区堤防防汛应急工作中,24小时巡查大堤,以实际行动彰显央企风范与担当。
奋斗的征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追逐梦想,勇毅笃行;叩问初心,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在以钢铁工程为基础、多领域协调发展的国际化综合型工程公司战略引领下,中冶南方必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0年12月25日,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门诊开始试运行。
这是光谷地区首个大型妇幼专科医院,设置床位500张,原计划2020年5月开业,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征用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参照武汉火神山医院运行模式,交由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累计收治患者1765例。
中冶南方主要承担医院内道路刷黑、绿化施工等,2020年2月12日接到通知后,迅速集结百余人投入抢建,与时间赛跑。
中冶南方援建省妇幼东院,这是中冶南方紧急驰援的防疫项目之一。疫情发生后,作为国家“压舱石”的中央在汉央企,中冶南方迅速部署,集结燃气、总图、结构、固废、电气、给排水、自动化、环评等近10个专业的工程技术力量,火速驰援19个防疫项目,包括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8个医院建设项目,光谷维也纳酒店等5个隔离点建设项目,金银潭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等4个医用氧气改扩建设计项目,以及武汉千子山医废处置等防疫重点建设项目。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2020年3月15日,随着两台挖掘机同时启动,由中冶南方承建的荆州市北门中学、灵均中学迁建项目顺利复工。
几天后,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大道金融港二路路口,由中冶南方施工的光谷大道排水箱涵项目也宣告复工。
疫情趋稳后,复工复产迫在眉睫。经批复,中冶南方分阶段有序复工复产,至4月1日,共有96个项目实现复工复产,数量位居中冶集团同类企业前列,4月8日武汉“解封”后,相继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奔赴防城港、越南等项目现场。
中冶南方不少项目在海外,必须扎实做好境外疫情防控,公司严格实施回国人员审批制度,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加强隔离防护和区域封闭化管理,加强防疫和生活物资储备等措施。
武汉未来科技城青年社区首开区顺利封顶,玉龙河综合整治和东湖、汤逊湖片区海绵城市总承包项目进展顺利。
武汉未来科技城青年社区项目集居住、商业、办公、酒店等于一体,是武汉响应国家“租售并举”政策试点住房租赁项目,建成后,将为华为、海思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人才公寓约3000套。
玉龙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属武汉“四水共治”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未来城生态发展轴、光谷东门户形象风光带,已基本完成河道贯通与相关海绵工程,正在进行绿化种植等景观提升。
东湖、汤逊湖片区海绵城市EPC项目是东湖高新区第一个海绵小区改造项目,共12个小区,11个基本完工。项目实施后,极大缓解了小区内部积水和雨污混接等问题,让小区海绵系统成“网”成“片”,顺利通过2020年大汛考验。
依托海绵城市等优势技术,中冶南方还承接了武汉江岸区海绵城市改造设计项目、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项目等。 (中冶南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