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企业造福社会和员工

——中国二十冶机装分公司降本增效的启示


通过细化管理和技术进步,持续不断地降低成本,建设节约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造福社会和员工,这是二十冶机装分公司经营理念带给我们的启示。这个具有近千名员工的上海市文明单位,2005年降本增效再创新高,成本降低额达到了2361.8万元,实现利润445万元,分别比上年提高了5.8%和9.3%,其中完成利润为建设公司下达计划指标的118.69%,不但为社会和业主创造了财富,也使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断增长,去年在岗职工人均收入居企业内各专业分公司之首。
二十冶机装分公司近年以“干毛巾里拧水”的经营理念,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降低成本额逐年不断地创出新高。随着建筑市场价格越压越低、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期越缩越短,“毛巾”越来越干,机装分公司的“拧劲”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企业的形势下,他们进一步细化管理,堵塞漏洞,2005年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材料采购的工作流程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还出台了分包管理实施细则和小型机具管理办法等文件。物资采购严格遵照规范流程,坚持“货比三家、择优购买”的原则,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合格供货商档案,技术人员按期上报用料计划,经营人员严格核对审批,采购人员多方询价,共同把关,相互制约,增加进货的透明度,确保价优质好。车辆管理集中统一,检修由专人负责,油料消耗定量包干,停车费、过桥费限时报销,车辆维修和备件更换指定维修点。选择外协队伍公开招标。资金结算需要相关几个部门签字。办公费和招待费限额控制。在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的同时,他们还将“成本观念”灌输到全员,将降本节约的立足点延伸到施工一线,推行了项目经济承包和班组全额承包,不仅将进度、质量、安全等重要指标纳入承包中,还将消耗材料、工人工资、福利待遇等效益指标也纳入考核之中,与每个人的收入紧密相连,改变了过去只管干活不算帐、利润多少与己无关的弊病,促使项目经理和班组长精心算帐,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刚开始有些人对这些管理办法不理解,认为效益是干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可是随着管理和节约的效果日益显现,人们的收入在水涨船高,降本增效的实惠使职工看到了成本和节约与自己的关系。据介绍,过去施工现场氧气瓶、乙炔瓶、焊机等工具和材料丢失现象时有发生,焊条、螺丝、管件散落随处可见,承包以后这些东西与自己的利益挂钩了,项目经理和班组长开始精心管理、用心算帐,能节省的尽量节省;一个人能干的,绝不安排两个人;自己职工能干的,绝不包给外协队伍;人工能干的绝不租赁机械设备。没活干时,工人常常比领导还着急,施工条件不具备,工人们会想办法自己创造条件。
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业主的需要,机装分公司还注重更新装备和开发新技术,近年购置的微电脑全自动弯管机、带锯、坡口机、磨床、氩弧焊等先进设备,对加快施工进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开发应用的灌浆垫板新工艺,在大型轧机设备安装施工中提高工效10倍左右,使质量水平由千分之0.5提升到千分之0.03,仅在一钢1780热轧工程使用中就节约人工费8万元,这项科技成果2005年11月4日通过了上海市科委鉴定,另外还有在线酸洗和油冲洗等技术成果经过设计改进,也成功申报了国家技术专利。
2月9日成功举行热负荷试车仪式的宝钢5号回转窑,是我国目前设备技术最先进、产品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冶金活性石灰生产线,日产炼钢炼铁用石灰1140吨,比宝钢4号回转窑产能规模扩大近一倍,而工期却缩短了6个月。许多人认为这样的目标不可能实现。承担主体施工任务的机装分公司,克服场地小、散件供货和雨天多等多种困难,发挥企业技术和装备优势,施工中设计出一套窑体对中装置,既能径向调整又能轴向调整,提高功效一倍,使难度极大的齿轮和托轮调整提前完成。在安装40多吨重的套圈时,原设计需要两台200吨的大吊车,吊一钩的成本为10多万元。工程技术人员精心改进施工方案,加工制作了一个临时支架,只用一台吊车进行吊装,既满足了施工需要,又节省了大量费用。在参战职工比4号回转窑减少一半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了按期点火竣工投产的目标。


(李国强)